复习提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七十七)

2012/5/2 14:52:43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及其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形式取决于生产的社会形式。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其内涵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是个人消费品。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是:(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2)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按劳分配原则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反对平均主义。科学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客观必然性在于:(1)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多种经营方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存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即劳动力、土地、资本、信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简单地说,是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人经济建设。也就是说,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于社会。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产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2024考研人数已公布,达43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5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